《入門》讀書心得分享(1)

2010年3月,Vicki來上海時送了我一本《入門》,並告訴我,這本書最少要讀三遍,第一遍可以越過博納與蒂娜的對話,只看故事的內容,因為只是故事 本身就已經非常的吸引人,讓你會想要一直看下去看到結果。第二遍可以慢慢一章一章讀,看完一章慢慢品味博納與蒂娜的部分,可以加深對內容的瞭解。第三遍再 唯讀故事部分,就會對作者的靈魂進展有不一樣的理解。

我,是個讓很多人看不順眼的“好學生”,呵呵,所以我完全按照老師的指點去做。可是看完三遍之後還不過癮,就再讀一遍,然後再讀一遍。。。到現在讀 了已經不下十遍,每每在課堂上用入門的故事配合光的課程和大家分享,大家都能很快瞭解一些看似不容易瞭解的事情。於是在漫談宇宙九次元的讀書會後,大家一 致決定要開始讀《入門》,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地,一字不漏地讀。

Vicki建議我把自己的領悟記下來,是對自己很好的整理。這對於懶惰的我是個很好的督促。


2011年11月26日
1、老師與學生

“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去影響我們的導師,而是一個教導我們如何能不被外在事物所影響的導師。”“不要跟隨我的途徑,選擇與你自己內在最相應的 途徑。即使我所說的是千真萬確的真理,也不要盲目接受,因為它不是你的經驗,這些真理不是你的,只有當你把這些真理帶入你存在的本質重視,它才是屬於你 的。別人所達到的成就只是證明這些目標是可以達成的。”

這段話讓我從作為老師和作為學生兩個角度去思考一些事情。作為老師不以影響他人為目標,作為學生不盲目接受。這兩點都是具備了極大的智慧才可以做到的吧。

Tori老師曾經告訴我,一個好的老師不會讓學生依賴他。這一直是我和學員相處的原則。其實有時候很難講是學生更依賴老師,還是老師更依賴學 生。看到大家的改變,作為“老師”心裏自然開心,可是開心的背後是替大家的進展開心,還是借由這個證明和肯定自己,那背後的起心動念就很微妙了。

其實在心裏我一直不認為自己是老師,只是光的途徑上的導遊。我知道,我不能教會大家什麼,只是陪伴。光的課程教導智慧而非知識。智慧是每個人對 生命的體悟,要大家在每日的生活中慢慢的覺察沉澱。只是因為我在這條路上磕磕絆絆走過一次,可以在大家迷惑時講講自己出糗的經驗,如此而已。

非常慶倖我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老師,Tori總是在我拎不清狀況時,毫不留情並堅定的把我不肯面對的事擺在我面前,不容我回避。而我也清楚地知 道,可以幫助我穿越一個又一個挑戰的人,只有我自己,不可依賴別人。如果別人可以幫你達成你內在的目標,想當年佛陀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在就渡化所有人了 吧。我深深的感恩,這些年來有老師的陪伴,聽我哭聽我笑聽我的得意與失意,老師給我的支持就是她在那裏並與我向著同樣的方向前行,也正因如此,我的分享她 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課和藍圖,每個人的進展也都不一樣。光的課程裏上師們一再告誡我們不要與他人做比較。有些我在行星甚至天使級次才面對的課 題,有些朋友在初階就遇到。有些對別人不是問題的問題,對我則是極大的考驗。比較是毫無意義的,每個人的進展都是獨特的。也正因如此,我們必須以自己的經 驗為出發點,才能找到對自己最適合的方式。就像那只要過河的小馬,想要知道河水深不深。它問鴨子、問牛、問狗、問不同的朋友給它的答案都是不同的,而結果 只有自己走到河水中慢慢試著過一次才真正的知道。

2.父母與孩子

孩子實際上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乃是生命本身的企盼。他們只是經你們而生,並非從你們而來,他們雖與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講起這個話題,還真有件趣事。因為我遲遲嫁不出去,是老爸老媽一個心病。每隔一段時間老媽總是跑去新聽說的很准的算命先生那裏去問我的婚姻。每次我都告訴她,算不准的,修行人的命是隨時轉變的。老媽總覺得我神叨叨我說的話不可信。可每次都抱怨說又被騙去多少錢。

今年端午我因工作臨時決定回家,下飛機去客戶那邊開會,然後和客戶一起吃完晚飯到家時已經快10點半了。接連幾天的加班我只想到家早早睡覺,沒想到媽媽一直在樓下等我回來,連行李都沒送上樓,就說要帶我去按摩。這是件反常的事,我想,一定不是去按摩這麼簡單,我還是去了。

到了那個醫院的理療科,一個中年瘦瘦的醫生看起來已經等了我們一陣子。未有任何寒暄,先報上八字,再看了手相。我心想,果真又是算命啊。不過既 然已經來了,就隨便聊聊。沒有幾句,那醫生就問到關鍵“為什麼不結婚?”“我也想啊!沒人娶我啊!”“行,站起來背對我,咱今天就圓你媽媽的一個心願 吧。”

我狐疑地按照他說的做,突然我轉身,對他舉起右手做阻擋的姿勢,說,“停!不行,我媽的心願可以圓,那我的心願呢?”那醫生突然愣住,然後哈哈 大笑,坐回自己的位置,對我媽說“你看看你這女兒可怎麼辦?”雖是無奈地言辭,語氣卻透著不可思議。他似乎對我很感興趣,問了我一些問題,我也就告訴他我 在打坐,偶爾念念佛,還說了覺得地球是個遊樂園這樣讓他一笑再笑的傻話。然後,他對我媽說“行了,你放下吧。這孩子你管不了。她不是你女兒,只是從你肚皮 裏出來而已!”這回,輪到我大笑了。我媽還在問,“那還按摩不?”“這孩子我按不了!”於是,老媽疑惑的帶著我回家睡覺了。

後來我媽鬱悶了很久,說“人家都說他算命按摩很厲害,每個人都怕他,沒見他笑成那樣過,你看他,昨天笑的差點背過氣去”“說你不是我女兒,那不 是胡說嗎?不是我女兒是誰女兒!”我沒說什麼,不過心裏倒覺得,他能說出“她不是你女兒,只是從你肚皮裏出來而已”這句話,這個醫生算是個修行的人,於是 笑眯眯建議老媽有時間可以去找他按摩。

3、小孩子的記憶

我們投生到地球時,所帶來的記憶與習性,都是獨特的,往往連孕育我們的父母都無法理解,造成許多迷惘與痛苦。

小學語文課上,老師讓大家辯論有沒有外星人。我非常確定的告訴大家,有其他的星球,那裏也有個我,那裏的房子都是透明的,那裏的馬路像傳送帶一 樣自己向前走。。。後來,老師對我媽說,這孩子想想力豐富。可對我來說,這只是把我心中熟悉的那個星球描述出來而已,那樣的城市在我心裏是真實存在的,我 也相信在另外一個星球上,另一個我通過一個大玻璃窗一樣的螢幕看著現在的這個我。這感覺到現在都有。

從小我的願望就是當老師,總是擺出課桌椅的樣子讓媽媽做我的學生給她講課。後來上了大學學理工科,卻進了廣告公司做了廣告,覺得自己的老師夢破滅了,誰曾想現在做了光的課程老師。我媽一直都感慨,“終於你還是要當老師啊,不過那時候誰想到你要做這樣的老師,命定的啊”。

不過值得慶倖的是,無論我有怎樣的幻想,我的父母都是笑眯眯的聽,從未有過任何覺得我有任何怪異之處。08年我第一次做Toni的reading是時,安德魯上師說,你的父母知道你和其他的小孩子不同,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吧,不然他們怎麼會給我那麼多的理解寬容和愛。

和大家面對面分享和把自己想到的寫出來真的是不一樣啊,每次打開電腦對這螢幕發呆好久,都覺得沒什麼好說的。突然就覺得一個人好孤單,還是上課比較 好,從一個點出發,大家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一個話題接著一個話題,一段分享接著一段分享,我在想,不知道我能堅持寫多久。不過總不好寫過一次之後就沒 了蹤影。硬著頭皮接著寫吧。不管寫的是啥。


4、真實與完美

不能接受你真實表達的人,不可能成為你真正的朋友。(渴望合一 39頁)

我們要麼不敢講真話,要麼不知道怎麼講真話。
我們總是擔心如果我說了真話,會有這樣那樣的後果。
我們總是有種種理由隱藏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其實只不過是因為我們不接受真實的自己。
我們用別人的尺子量自己,或者用自己給自己定的標準評斷自己。
我們迎合別人的標準,取悅別人得到認可,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我們似乎有種誤解,真實的表達是會傷人的。不是傷自己就是傷別人。傷自己是因為表達後不被認可,傷別人是因為通常的真實都不怎麼美好。但如果真實的背後是愛,傷害也就根本不存在。

真實是向內進展習修道路上的第一課,
沒有這個基礎一切都無從談起。
我情願自己是浸沒在海水中千瘡百孔的礁石
也不想是沙灘上精美的城堡,
我一直告訴自己,
真實比完美更重要。

願藍色的智慧之光清除我不被認可的恐懼,願綠寶石之光讓我在愛中表達真實。

5、愛的掙紮

戀愛所帶來的喜悅與痛苦經歷,僅僅是我生命成長的前奏。回顧我從十三歲到十九歲的六年中和一名年輕男子的一段感情,我將他稱之為“發展堅定意志力的培訓期”(51頁)

我們大部分人借由戀愛而成長。

在我上大學二十出頭的年紀,我對我自己人生的規劃就是,大學畢業後找個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和我愛的人快快樂樂的過一輩子。如今,我一個人,當 年的規劃一樣都沒完成,卻意外的收穫了之前想都想不到的人生。遇到過一些人,經歷過一些事,我感謝出現在我生命中陪我成長的男人。曾經的傷害都變成了今天 我生命中的珍珠。

大學時我是班裏的團支書,班裏有個同學總是不上課,只有考試才出現在教室,因此學校領導總是關照我要幫助一下這位同學。一段時間過後,這位同學每堂課必到,從落後生變成拿獎學金的優秀生,也變成了我的男朋友。

那個時候覺得這個世界上再也不會有人向他這樣對我這麼好了。大學畢業分配工作時,我就跟著他去了他的家鄉。我們兩家父母都不急著讓我們工作賺錢,反倒建議我們去北京闖闖,於是我們倆剛出校門又進校門去了北京經貿大學繼續上經濟英語。

有時候環境改變,一切都會改變。他很容易就在中關村找到了實習的工作,而我每次面試都失敗。曾經在學校裏的佼佼者,面對社會的時候反倒成為需要幫助的“後進生”。他不再處處依賴我,反倒變成我處處依賴他。

他每天出門上班,我也就每天和宿舍裏的小姐妹混在一起享受北京這個精彩世界,一群女生花枝招展的去野餐、天安門廣場放風箏、蹺課躲在教室裏打 牌。每天等他下班變成我生活的重要內容,混一整天就是為了要等到他快下班的時間,去校門口坐在公車站旁猜著下一輛62路他會不會從裏面走下來。

他回來的越來越晚,直到有一天我餓著肚子等到淩晨,也沒見人影。我從來沒多想過什麼,直到有一天,有個在中關村工作的朋友看我等地辛苦放下了一句話,“這麼晚了,誰還買電腦”。我才開始覺得似乎有些不對了。

那段時間我的眼睛出了問題,右眼視網膜出血。眼睛看出去再某個地方有類似蜘蛛網一樣的黑色擋著視線。我媽來北京住了一陣子陪我看病,在協和醫院 和我看同樣病症的人,都是60歲左右的人,有個阿姨問我媽,怎麼這麼年輕的孩子得了個老年病。現在才知道,我一定不想面對接下來感情的變故,眼睛才出了問 題。現在回想起來,這似乎是入門作者所說的:“心靈的盲目使我的眼睛也幾乎失明。”

有一天晚飯後有個女孩電話來說,讓我對他好一點,他跟我在一起是因為我出現的比她早。而我也平靜的說,他未娶我未嫁,你喜歡你拿去。獅子座的女生是死都要保住自己的面子的。我平靜地給他解釋的機會,也給他從頭來過的機會。但是幾經周折我們終於還是分手了。
我們最後一次通電話時我對他吼,電話突然斷了,我以為他掛斷了電話,我憤怒到極點。就在那一瞬間我感覺自己從身體中飄了出來,飄到和我家吊燈一樣高的位置,看著那個呆呆的望著電話的我,覺得那個人好可憐。就在那一刻我決定今後的日子不管怎樣都要快樂。

當我回過神來的時候,所有的心痛都不見了,就像是飛出籠子的小鳥,感覺非常輕鬆。我打開房門出去的時候,看到我媽在門外哭,當我笑著問她“媽, 中午吃啥”時,我媽用訝異的眼神看我,以為我神經錯亂了,畢竟自從我告訴她說,不會再和他結婚後,我已經很久沒有笑過了。後來才知道,電話並非他掛斷,他 以為是我掛的。飄出身體這件事,讓我從極大的悲傷中解脫出來,但我也很好奇,為什麼我會看到自己的身體,飄出去的到底是什麼。

現在回想起來我從未恨過他,也從未恨過她。不是因為我大肚能容,只是因為我知道恨他我自己會不快樂,我不願讓自己從20幾歲就變成怨婦。我還有大把的時間去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不再依靠別人。

我開始尋找自己。我發現原來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喜歡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原來一直都按照他的喜好做自己。我根本沒有自己啊!如果你的愛使你把自己都丟了,你讓別人愛你什麼呢?

可是,我到底是誰呢?我是怎樣的人呢?我能做些什麼事呢?我不知道!

從那時起我就一直慢慢摸索著“愛自己”這個功課。Toni說愛自己就是讓自己有成長的機會。
我會在愛中讓自己成長,直到生命的盡頭。

7.力量

我的父親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但這力量是無形中自然煥發出來的。他從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身上。他尊重每個人的自由,從不期望別人盲目聽從他。(53頁)

沒有力量的人總是想掌控,借由掌控感受自己的力量。

沒有力量的人總是假裝強大,借由虛張聲勢隱藏自己的弱點。

所以,面對貌似強大的人別被煙霧彈遮住眼睛,他們絕大部分的能量浮在表面,用來掩蓋內心的脆弱與柔軟,其實他們的內心最需要愛與呵護。

真正有力量的人是真實的,不去掩蓋什麼,只是做自己並允許別人做自己。

純陽的力量剛強,但缺乏彈性與變通。

純陰的能量優雅,但缺乏張力與衝擊。

常覺得最美的力量遊走在陰與陽之間,陽陰調和、剛柔並濟。

這樣的智慧應該蘊藏在藍色的智慧之光中吧。

我們無需借由征服什麼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力量來源於自己的心裡,來源於內在的真實與智慧!

8.死亡

死亡並不存在,不僅僅是死亡不存在,人類也無法讓自己死亡。但是,永恆不朽的真意,要靠每個人自己去領悟。(56頁)

生死交替是永恆的循環。生與死是生命的一體兩面。(92頁)

我清楚的領悟到,樹本身沒有死,只是樹葉在更新。因此,人類的生命沒有死亡,而是在那永恆生命的根源中,不斷地更迭與轉換。(92頁)

在光的課程第二級次藍色之光的時候,我曾與死亡擦肩而過。

藍色之光是智慧之光,幫助我們清理內在的恐懼。那堂課Tori老師讓我們每人分享自己最怕的事。大家七嘴八舌地說,害怕臉上長痘痘、怕自己變老 變醜、怕自己痛苦的死去、還有個同學說怕黑。對於大家講的這些我都沒感覺,甚至心裡還覺得有些幼稚。一如既往的沉默之後,那天我說的是,我不知道自己怕什 麼。

凡是你批判的都將成為你的功課。

接下來的一周我幾乎經歷了每一個同學所說的害怕的事情。莫名其妙過敏,臉上脖子上長出一塊塊的紅斑。早就習慣了加班到深夜獨自走夜路回家,可那 幾天在漆黑的樓道中,我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狂奔進家打開燈才能慢慢平靜下來。更過份的是,有一天淩晨3點,我心臟抽筋痛醒,我想打電話求救,電話就在枕 邊,可是我的手臂卻因供血不足絲毫不能移動。我恐懼到極點,怕自己會就這樣死掉。也不知道我是迷迷糊糊睡著了,還是痛的昏了過去。我醒來的時候已近中午。 我問自己,如果你就這樣死去,遺憾嗎?

我從沒站在死亡的盡頭去思考過生命。總覺得別人嘴裡說出的那些可怕的事,太遙遠和我無關。當一切就那麼真切地發生時,恐懼為我上了寶貴的一堂生命課。

我還沒好好的孝敬父母!我還沒去我想去的地方旅行!我所有的時間都耗在辦公室裡,沒好好的談戀愛享受我的大好青春!我努力賺錢,可又隨意花掉, 到頭來什麼也沒有留下!甚至這些年,我還都沒來的及像個人樣的按時吃飯按時睡覺,照顧自己的身體!根本都還沒有好好的活過,我怎麼可以就這樣死去!

我開始學習放慢腳步,不再心慌慌沒緣由的總想往前趕。不再出門隨手就叫計程車而是換成坐公車和步行,慢慢地學會感受平凡中點滴的美好,我知道遲早有一天,身邊的這一切依舊存在,而我已經距離這些很遠。

我開始去看一切關於生死的經典,我也將輪回融入我每日的生活,我在日記中寫到“人的每一天都在輪回,夜晚死去,早上重生。忘掉捨不得和得不到的一切,感受一次死亡,體會一下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刻,什麼對你更重要…”每天臨睡前我都問自己,如果我就這樣死去,遺憾嗎?

我們都希望可以平靜的離開這個世界,但如果活著的時候,不能做到平靜,又怎能寄希望於在生命最後那充滿巨大衝擊的一刻,可以做到放下一切平靜面對?我們每日的習修不僅僅是得到當下的喜悅,也是為死亡,那最後的穿越做準備。

入門的作者說死亡並不存在,是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一次生命的蛻變。

樹借由葉的輪回成長,我們借由身體的輪回成長。樹葉不是樹木本身,葉落了,樹還在!身體也不是我們本身,身體死亡了,我們還在!

在死亡巨大的震盪中,燒錄在靈魂深處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點滴累計下來的對生命的體悟。

8、時間

過去仍以一種隱含秩序的方式活在現在,當“現在”隱藏起來變成“過去”,並不表示“現在”消滅了,它只是回到宇宙的隱藏層。所以,同時存在是有可能的。只是我們沒有穿梭自如的技巧。(65頁)

一般人生活在時間與空間的意識中。…超越時間的意思是,我們意識的焦點能夠隨時在過去與未來之間轉換。也就是說,我們能夠讓過去、現在與未來同 時存在;…因為過去與未來,…都只是不同的面貌,只是因每個人的投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實相。都是永恆的,全知、全能、全在的造物的一部分。(192頁)

佛陀早就揭示了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的奧秘,寺廟中,過去佛、現在佛和未來佛並肩於同一大殿,蓮花也因為花、果實、種子同時存在被奉為聖花,只是大多數人拜菩薩供蓮花並不瞭解其中蘊含的意義。

我常覺得靈魂檔案就好像一張DVD的碟片,開篇與結局同時存在其中,“此刻”則是螢幕上那個正在播放的畫面。或許,它更像是電動遊戲的程式,因為電影情節固定只有一個結局,而遊戲則因可選擇的過程,結局充滿了無限可能。

正因為所有的時間同時存在,在線性時間的第三次元中,真正有意義的就只剩“當下”,過去的果、未來的因都涵容於此了。幾乎所有向內探索的途徑都指出,“當下”是進入內在與療癒的鑰匙,但我們還是對前生今世、過去未來充滿好奇,唯獨忘記當下。

即便我們有了在時間中穿梭自如的技巧,如不能在因果的海洋中看透自己生生世世業的模式,並回到當下打破它,也是白費功夫啊!

9、恐懼與苦難意識

為什麼要把時間浪費在還未發生的事情上呢?你真的知道未來是什麼嗎?為什麼要把你的生命毀在還未發生,甚至不存在的事物上?(75頁)

事情本身並不糟糕,是你所想的使它們顯得糟糕。(91頁)

雖然我們總是勸別人,遇事要往好處想,但往壞處想,而且能多壞就多壞,似乎是大部分人的思維模式。我們很難正向思考,一方面是因為恐懼作怪,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在群體意識中我們都有根深蒂固的受害者意識。

從某些方面來說,恐懼可以開啟我們的預警機制,讓我們避開不好的事物,但警報太多,心不安定,喜悅也就越來越遠。保持覺察、客觀的評估現狀並勇於面對是化解恐懼的要點。

《如蓮的喜悅》告訴我們:不要成為苦難意識的受害者。當我們把一切的不?歸咎於別人,把精力耗在怨天尤人時,自己便無法動彈。因而也就由苦難的思想意識變成一個真正的受難者。

苦難的意識使人成為受害者。受害者不允許自己喜悅,總是扮演悲慘的角色,將自己置於痛苦之中。痛苦就像是毒品,一旦沾染就很難戒掉。不但過去的 痛苦需要時常拿出來咀嚼一下,而且還要不斷讓自己看到,並經歷更多的麻煩才過癮。受害者意識藏的很深,不容易識別,曾經被我成功破解的有以下症狀:覺得別 人對不起我,覺得自己很可憐,覺得自己被背叛被遺棄,如果不是他,我就不會這樣!都是他害我走到今天的境地!我到底做了什麼要讓我承受這些!… …

受害者意識從根源來講,是我們忘記了自己內在的力量,不願為自己負責。將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其實內心裡是想要促使別人行動或者得到別人幫助,引起關注並博取同情。

恐懼與受害者意識,使我們習慣於負面思考,根據宇宙法則我們都將吸引負面的事物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想要清理這些舊有的理念與思維模式,就得要啟動金色的轉化之光了。

光的課程一直教導我們“思想引導能量,能量跟隨思想,一個人怎麼看自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不要把能量餵養了恐懼,要愛”;“所有的事物都在完美的秩序中開花結果”。

但是當情況看起來不那麼盡如人意的時候,我們依舊會陷入在恐懼與苦難意識中,要勇敢地臣服於當下,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給自己的肯定語 中有這麼一句:「我不是受害者,我是被神深深愛著的孩子。所有的天使,上師和較高存在都在守護著我、支持著我,幫助我以內在的靈性力量實現屬於自己的幸 福、快樂和豐盛。」這幾句肯定語陪我穿越了很多挑戰。

10、能量的互動

我原以為思想傳遞是他的思想出現在我的心意識裡。令我吃驚的是,我“看到”一股力量大約有三四英寸的厚度,從他的太陽神經叢從像繩子般地套住我 的身體,套在相當於我的太陽神經叢的部位……一個人的意願居然可以像章魚般地牽制別人……我發現每個人所散發出來的頻率都不一樣……這種頻率是無法隱藏或 偽造,它們直接反應一個人的內在。(95-96頁)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是能量的互動。

當兩個人都為對方提供能量時,愛就在彼此間流動,雙方都得到滋養,愛的力量由此擴大。

當我們開始依賴別人、渴望從別人那裡得到愛與關注,以求獲取能量時,後果通常都會演變成能量的爭奪而彼此傷害。

如果我們懂得如何增強能量,並在能量滿溢之後與他人分享,才有可能達成真正的愛,沒有條件與期待。宇宙中的能量無所不在,和平地和自己相處、與大自然相處、愛自己,是能量自給自足的起點。

讓燦爛的橘色之光照耀我們的太陽神經叢(感受體),清除別人對我們的投射與控制,以及我們對自己的批判。只有往內在下功夫,才能擁有美麗光亮的能量場。

11、起心動念

我開始審視我所有的思想、語言、行為舉止的內在動機,審視是什麼樣的潛在意識在我之內運作。我的思想是怎麼產生的?我所說的每一句話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意念?… …與別人說話時,我隨時設身處地去瞭解別人。我時時刻刻關照自己,審視自己。長久下來,這種自我省思,是我一點一滴地逐步與奇妙的潛意識以及超意識連接。(109頁)

錯誤的出發點不會帶來正確的結果。這句話是Vicki在2010年3月來上海時對我說的。

那年我大病一場後回北京過年,到家後發現爸爸也剛剛出院。看著爸爸的白髮和瘦瘦的身體,突然我就覺得自己太不孝順,這些年我不戀愛不結婚一直讓 老人擔心。春節後回上海,我就做了一個21天的功課,想要吸引來我的白馬王子出現在我的生命中,不為別的,只為了爸媽不再為我擔心。見到Vicki時,還 未開始的一段戀愛陷入困境,自然就講到這件事的前因後果。Vicki只聽了開頭,就發現了問題,戀愛應該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能為了其他人而去做這件事,如 果它不是你真正的渴望,又怎麼會有好的結果?

我對愛情一直有恐懼,害怕其中的糾纏與迷失。每次進入愛情中,我的智商就會變為零,完全是另外一個我自己根本不認識的人。我更喜歡一個人過著無 牽無卦的生活,不受拘束地做我自己。但是我也知道有些事情不經歷就不會成長,不走過就不會治癒。事實上,是我自己沒有勇氣去面對,才找藉口說為了父母我願 意談戀愛。可是我到底想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呢?一個人生活,是我的選擇,還是我的逃避?

這也許是我第一次如此認真地去審視自己的起心動念。因與果直觀地呈現在我的面前。是啊,錯誤的種子不會開出正確的花。冠冕堂皇的理由遮不住我那 想要逃避的心。我告訴自己,“該我面對的不逃避,不該我承擔的我也不去擔。願燦爛的紅寶石之光療癒我對親密關係的舊有傷痕及恐懼。”

12、專注力

當我專心工作時,我感到一股勢能進入我的神經系統,這股勢能散發一種治癒我身心的能量。每當我心無旁騖,集中精神工作時,我會不期然地接收到我平常所思索的哲學或心理學問題的答案,或解決其他問題的靈感。(111頁)

做什麼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專注,是專注啟動了我們的治癒的能量,以及內在的靈感。(112頁)

一顆散亂的心是無法接收較高指引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點,並借由這一點達到寧定與宇宙相連接受治癒與較高自我的指引。就好像對準了頻道,收音機才能清晰播放出原本就在我們身邊的無限電波。

專注力需經由訓練而得。除了工作之外,做自己喜歡的事,寫作、畫畫、冥想等等均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光的課程不僅培養我們在靜默中專注,也要我們學習如何把專注寧定的心帶到生活中去。

專注是進入內在世界的鑰匙。要想專注先要學會和那顆散亂的心相處。開始時,你會發現心很難靜下來,越是想要靜越發現自己的心亂作一團,無數的聲 音思緒在腦中迴響。接受這散亂,和它在一起,不批判,只是覺察,看著它,知道自己很亂。然後,慢慢地就會發現自己和那個散亂的你分開了,你在看著“那個散 亂的你”。從這裡開始內在世界的大門慢慢開啟。

13、如果你無法像個孩子般,你將無法進入天國。(142)

孩子是純淨的,自然的。

孩子不背負過去,也不考慮未來。

孩子不計畫任何事情,只對眼前的事情做反應。

孩子不計算也不保留。

孩子真實的表達。

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熱情。

孩子充滿信任。

……

這些特質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天生就具備的。

只是經過一些人事物,

幾乎全被我們遺忘了。

我們越來越不快樂,越來越迷失,

我們決定重新找回自己。

當我們重新找回那份孩子般的天真,

也就找回曾經失落的天國,

我們就多了一種孩子不具備的特質

智慧。

就是人生的意義吧。

14、創造力

“為什麼你忽視了你靈性上的能力呢?”“我如何能不忽視它呢?我能拿它來做什麼呢?”“你很清楚,具有音樂、美術、雕塑等天份,並不代表這個人 會成為藝術家,要成為藝術家,他仍然需要一再的練習。有天份而不努力,或努力卻沒有天份,都不足以稱之為藝術家。但如果結合了天份與勤奮,便有可能成為藝 術家。你有表達靈性的天份,但你把它閒置在那兒,只要你努力練習,你將成為淩駕一切有形藝術的藝術家,你所展現的無形藝術,是超越一切藝術的最高藝術。” (142頁)

我們忽視自己的靈性上的能力,往往是因為我們不知如何運用這能力,

也不知道這能力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我們與生俱來的這份能力,一直在沉睡著, 耐心地等待著我們受夠了做別人眼中的自己,受夠了自己的迷茫,

只有當我們開始準備勇敢地把自己活出來,

這份靈性上的能力才有用武之地。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挑戰,

都是我們練習靈性能力的機會。

也許我們開始並不瞭解自己是怎樣的,

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甚至還往往因誤解了自己而南轅北轍。

但經由不斷地嘗試與練習

慢慢地瞭解自己,

找到自己,

愛上自己,

並享受做自己。

當你成為了你自己的藝術品,

你也就超越了一切的藝術。

這才是我們人生的最大創造。

不是嗎?

願綠寶石之光帶給我無窮的創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