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
我覺得透過讀書心得來探討人類心靈意識的進展,對我來說,滿有啟發性的。
蒂娜︰
1990年以後,許多美國出版的新書都已經有中文譯本,這真要感謝一些出版社及許多譯者。不過,之前有一些很好的經典之作,沒有被譯出來,成為滄海遺珠,實在很可惜。
博納︰
學無止境,要汲取東方與西方的精華,從融合中提升,往往不是我們有限的時間與精力所能做得到的。所以,如果大家能把讀書心得奉獻出來,必然會有許多人能夠從中受益。
蒂娜︰
我們可以做一些拋磚引玉的工作。這本《一個女祭司的入門故事》(Initiation),我最近正在讀第三遍。它在1953年完成,已經被譯成十七國文字,銷售逾數百萬冊。英文最早的版本是1965年在倫敦出版,1974年開始在美國出版。
博納︰
在出版了二十多年後,才被認知與接受,必然不是一本迎合時代潮流的書。
蒂娜︰
就像《光的課程》及許多其他經典之作一樣,它屬於那種開路先鋒的作品。事實上,我在1986年時才接觸到這本書。當時在美國,幾乎所有《光的課程》的學生,都在看這本書。有趣的是,前幾天我在書店與書店主人談到,我正在重讀這本書時,她說她也是在1980年代開始接觸這本書,當時她周圍的人也都在讀這本書。即使到今天,還一直有人向她訂購這本書。
博納︰
經歷了半個世紀,還有人在看,必然是經典之作。是什麼原因讓你一看再呢?
蒂娜︰
你很難一下子就能全部吸收書中的資訊。我第一次閱讀時,幾乎整個人都沉浸在作者自傳性的故事中。她的故事像種子,在我的心靈意識中萌芽,一直啟發我。之後再拿起這本書,是想更進一步去瞭解書中許多深奧、超越時空及宇宙性靈性上的知識。
博納︰
我真的很難想像,一本自傳性的故事,能蘊含如此多讓人一再回味與探索的豐富內涵。
蒂娜︰
《一個女祭司的入門故事》是作者的學生要求她寫的。之所以說它是自傳,是因為書中描述的一切,都是她這一生所發生的真實情境。這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是作者以非常鮮明的記憶,描述一個二十世紀女子與一個活在古埃及時代的年輕女祭司,在三千年時空的交錯中,經歷的靈魂旅程。書中描述促進她成長的細節,以及法老與大祭司超越時空的教導。這本書在我閱讀的過程中,豐富了我的靈魂。
博納︰
那你就更不能藏私了。先來為我們介紹這本書的作者吧。
蒂娜︰
作者是Elisabeth Haich 女士。生於1897年,逝於1994年。她生長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中上階級家庭,從小就展現出優異的藝術天份。她的雕塑作品至今在匈牙利許多地方展示,成為該地的地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因為有廣大的追求靈性成長的群眾追隨她,她被當時政府視為危險人物,面臨被逮捕的危機,被迫離開匈牙利。有一位來自印度的瑜伽大師,Selvarajan Yesudian,適時協助她離開匈牙利,並定居於瑞士,直到她逝世為止。Haich與Yesudian合辦的瑜伽中心是歐洲最早也是最大的學校。她的教學一直持續到她逝世為止。這位來自印度的瑜伽大師以及她這一生中遇到的許多人,都和她在三千年前及今生的生命展開種種因果,交織成一個非常動人、發人深省的故事。我喜歡反覆閱讀,是因為在閱讀的過程,我感覺到自己也隨著書中人物的經歷起伏,獲得某種程度的釋放與解脫。
博納︰
這麼說來,這是一本可以從不同層面來欣賞的書,它是小說,也是表達新紀元理念的靈性教導,而不僅僅是一本描述前世今生的書。
蒂娜︰
作者對古埃及時期僧侶生涯、以及自己在靈性道途上冶煉的記憶,使得這本書充滿靈性的啟蒙。書中詳細描述三千年前的古埃及,一名年輕女子,如何接受大祭司普塔霍特普Ptahhotep的引導,配合她心智的發展,一步一步地領悟宇宙的至高奧秘。全書貫穿古代與現代,寫出人類的命運與定數,讓我們瞭解,在不同時間與空間的連接下,如何讓一個人的靈性意識更為提升擴展。
博納︰
作者既然是埃及女祭司轉世,她從開始就是一位覺醒的靈性導師嗎?
蒂娜︰
就是因為她不是,才有許多發人深省之處。儘管在孩提時期,一些朦朧的記憶使她和一般孩子的行為、思想與情緒有一點不同,但並沒有太過異常。她和多數二十世紀初期歐洲中上流社會的女子一樣,受教育、戀愛、結婚,婚後生了一個兒子。她與父親、丈夫及兒子的因緣,就像她與印度瑜伽大師的因緣一樣,這些穿過不同時空交織而成的故事,都非常令人著迷。
博納︰
所以,你想透過她的故事,讓我們看見因果輪迴的運作,讓我們知道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選擇,會產生什麼樣的連鎖關係,以及靈魂從中需經歷什麼樣的經驗。
蒂娜︰
是的,這本書啟發了我,讓我對許多生命所呈現的現象,有更多領悟。作者在二十世紀的歐洲,所經歷過的戰爭與不尋常際遇,證明瞭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我們跌落至什麼樣的深淵,內在意識的光與智慧,都會引導我們走過一切困境。很多讀過這本書的人都告訴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一種入門。
博納︰
那就讓我們隨著這本書,逐步走過這特定的入門吧!
博納︰
那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並不重要,只有你從自己的經驗中所學習到的,才是重要的」,就足以讓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己的人生經歷。
蒂娜︰
我引薦這本書,也就是因為從她的故事中,我如她所說的,理解到人與人之間,靈魂與靈魂之間的種種因緣,都是為了特定的成長而顯現的。這種領悟,讓我得到治癒。只不過,任何知識理念,就算讓我們在理性思想上有再多的領悟,我們仍然需要自己去去走過清理與轉化的過程。
博納︰
沒錯,思想上的領悟,配合光的運作,使我們能夠比較快速走過這些過程。
蒂娜︰
她對學生所說的那一段,「『我』何曾真正出生過呢……受造的身體與思想情緒,是一連串的作用與反作用。每一事物只是進展的一個階段或一種狀態……』我看完這本書以前,這些話對我只是一些概念,但看完之後,從她的生命經歷來反觀自己的生命,便能體認這些話的哲理,得到開展與釋放。
博納︰
前幾天我看到一本書上說:「靈魂不會進展,因為靈魂本身就是完美的存在」。我正疑惑著,走在《光的課程》這一途徑上,一步步地習修行星課程,天使級次,不正是為了靈魂的進展嗎?。沒想到答案就在她與門徒的對話之間。
蒂娜︰
是的,她為我們做了一個解答:「靈魂是完美的,沒有進展這一說。只是受造的個體自我,必須發展到可以從中呈顯那完美的較高自我的頻率。每個人都必須走過這樣的過程,我也不例外。」
博納︰
「光的課程」就是一個使我們可以發展到呈顯那完美的較高自我的頻率的一個途徑。還有她那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物並不重要,只有你從自己經驗中所學習到的,才是重要的。」也使我得以更寬廣的觀點來看自己的人生經歷。
博納︰
可以看出她從很小的時候,思想已經與一般同年齡的孩子不同。獅子的夢與埃及的那一世有什麼樣的連結呢?
蒂娜︰
那是她對那一世的最後記憶。她這一世的父母,是她的親生父母,只不過,在她的印象中,與那一世有著某種程度,卻又不是全然的重疊與交錯。要到很久以後,她才能將過去與現在的時空整合起來。我們所要看的,就是她的融合過程。
博納︰
那個HE是誰?為什麼用大寫英文字來表達?
蒂娜︰
『HE』,即是她在埃及的那一世,引導她入門的大祭司,普塔霍特普(Ptahhotep)。資料顯示,他是埃及第五王朝法老的顧問,也是哲學家。普塔霍特普格言(The Maxims of Ptahhotep)據推測是他的作品。
博納︰
她為什麼因她的父親不是那個階層最高、負責管理整個國家人民與財產的安全的人,而覺得整個事情不對勁呢?
蒂娜︰
因為在那一世,她的父親是埃及的法老。因此她心目中的父親應是最高權位的人,一旦發現不是那樣時,便有錯位的感覺。同樣的,那只是在半醒的狀態中的感覺,當她對自己靈魂旅程的經歷,有了全然的醒悟時,她與父母的感情便是真摯而深厚的。
博納︰
我們投生到地球時,所帶來的記憶與習性,都是獨特的,往往連孕育我們的父母都無法理解,造成許多誤解、迷惘與痛苦。
蒂娜︰
當父母與子女都向靈性覺醒,追求心靈的成長時,這種問題,便能在相互理解中迎刃而解。紀伯倫在《先知》一書的「孩子」那一篇,所說的幾段話,令人回味,我把劉佩芳先生所譯的抄錄給你:
孩子實際上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乃是生命本身的企盼。
他們只是經你們而生,並非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與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們的愛而不是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所能管理的,是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居於明日的世界,那是你們在夢中也無法探訪的地方。
你們可以努力地學著像他們一樣,但是,不要白費力氣要他們像你。
因為歲月無法倒流,生命也不會停滯於昨日。
你們是弓,而孩子就像從你們身上向前射出的、有生命的箭。
射箭者看見了蒼茫路途中的目標便用力將你彎曲—拉滿弓,以使手中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當為射箭者所成就的一切而歡欣喜悅;因為祂不僅愛那射出的箭,也愛手中握著的,穩固的弓。
博納︰
她所認定的日初的景象,確實是鮮明而獨特。
蒂娜︰
那是她在埃及那一世時日初的景象。她對海的記憶也是的來自埃及的那一世。
博納︰
往往孩子們說出前世殘留的記憶,卻因得不到大人們的認可,而封閉了他們的記憶。
蒂娜︰
大部份的父母,不知如何輔導有特殊印象或記憶的孩子,致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或扭曲,確實是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