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
真不容易,在那個年代,一個未婚女子就具有女性意識及自我覺察的能力,有些女性要經歷婚姻的磨難才能有獨立思考的人格。
蒂娜:
我想這是因為埃及的那一世,以及往後的許多世,使她培養出這樣的認知。這篇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我們都應像他父親一樣,具有強大的力量,但這力量像燈塔一樣,是自然煥發出來的,並且能尊重別人的自由,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身上。
博納:
是的,力量必需是由內自然煥發出來,而不是造作出來的。這段時間,經由《光的課程》的洗禮與轉化後,我感到自己正是這樣地,內在力量增強之後,反而能給別人更大的空間。這種素質好像是透過逐步的精練而來的。
博納:
大多數的人,中年以後才開始思索生命的意義,而她在這麼年輕,毫無人生經驗,就能參透紅塵的虛無,真不容易啊!
蒂娜:
我認為她在瞭解生命虛無的同時,卻又能認知生命的意義,才是不簡單。我認同她所說的:“人類無法使自己死亡。但是,永恆的真義要靠每個人自己去領悟。”
博納:
真希望想要自殺的人不要忘了人類無法使自己死亡,自殺只會使人再次回到同樣的情況中。我很欣賞她的當機立斷,不把思想放在會削弱她的力量的事物上,而是放在未來的計劃上。就像《光的課程》中也常提到 ,不要在負面的事物上再賦予能量,而是把能量投注在正面的事物上一樣。
蒂娜:
是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靈魂投生地球的目的。這也是為什麼,《光的課程》在每一級次的最後一課,都要我們以赤紅色之光來激發對生命的熱忱。
博納:
有些人對某些議題感到高度關切或特別的困惑,是因為前世的學習尚未完成,所以這一世要繼續來完成嗎?或者有人從很小的時候,就對生命有某種清晰的體認,不管是積極的或消極的,也都是來自前世的體驗嗎?
蒂娜:
這本書對這一點也有一些闡述,當你全部看完之後,就能心領神會。
博納:
所以許多人會把自己的夢記錄下來。有些夢境的確會預造未來的影像,但有些時侯,醒來便忘了夢中的情節。
蒂娜:
我覺得把夢境過份地神秘化,會使生活變得很緊張。有些夢確實只是日有所思,故夜有所夢。我覺得醒來時,如果記得的夢境,可以思考一下其中的含意,以及其中是否有某些其他層面的指引或訊息。如果不記得,或不瞭解夢的含意,就把它放下。把焦點放在自己思想行為的起心動念上,可能意義會更大一些。她能夢見未來,並未使她避開她這一生所該經歷的事。
博納:
是的,培養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去面對該學習的,與該了結的因果,才是上上策。
博納:
在《全像宇宙投影》這本書中提到:過去仍以一種隱含秩序的方式活在現在,當「現在」隱藏起來變成了「過去」,並不表示「現在」消滅了,它只是回到宇宙的隱藏層,所以,同時存在是有可能的。只是我們沒有穿梭自如的技巧。
蒂娜:
是的,這使我稍為理解“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這句話的意思。一般人是沒有穿梭自如的技巧,但本書作者,在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後,終於具備了將自己靈魂的旅程貫穿起來的能力,確實地完成了她的「入門」。
博納:
我曾聽人說過,催眠也可以進入過去或未來?這可能嗎? 還是只有完成「入門」的人,才可能做到?
蒂娜:
無論是「催眠」或書中所闡述的「入門」,都是極為個人的經驗,其結果也是極為個人的。以催眠來說,它將依個人以及催眠師的意識與能量的不同,在不同的條件與情況下,產生不同的結果。她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揭開今生與前世之間的罩紗的。我認為這種依靈魂的進展,到了適當的時候才打開前世記憶的方式是最安全的方式。
博納:
彩虹橋中我們提到過入門者自然會理解自己的前世因果。不過如果我們安住於當下,接受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必須學習的課程,必須圓滿了結的事物,前世有什麼樣的經歷與恩怨也就不重要了。